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新闻动态 NEWS 当前位置: 博鱼·体育 > 新闻动态 > 行业资讯
姬东:摄影是我来到九游体育官网这个世界的使命
添加时间:2024-12-19

  九游体育官网姬东,知名摄影记者和肖像摄影师、2012年上海双年展参展当代摄影艺术家、香港中文大学公益访问学者、悦尔像素签约摄影师、壹基金公益摄影师。

  曾任《时代周报》首席摄影记者、《新周刊》杂志社摄影记者、《南方都市报》摄影记者、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图片总监、中新社摄影记者、香港卫视佛教频道首席摄影师。

  从2000年开始为全球500多位名流、政要、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明星拍摄肖像,比如稻盛和夫、贝克汉姆、克鲁格曼、李安、张艺谋等,作品还登上过纽约时代广场巨屏。

  近年在国内多所一流大学、艺术馆、城市图书馆做摄影专题讲座,主题有关于名人肖像摄影的《我们这个时代的面孔---姬东镜头中的名人肖像》以及深度新闻摄影报道。

  他的镜头不仅聚焦在新闻一线和名人肖像上,也一直关注公益事业,为国内等多家公益机构拍摄照片,在业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听说您4岁就开始“玩摄影”了,您曾说“摄影是我来到世界的使命”,能谈一下您的从影之路吗?

  1971年,我一岁多的时候,父亲以专家的身份去非洲支援铁路建设,三年后父亲回国,国家奖励了他十个“大件”,其中包括一台海鸥4B双反相机九游体育官网。

  当时,中国普通职工的月薪只有10到20元,而那台海鸥4B相机价值120元,要一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在那个年代,很少有家庭拥有相机,一般都是国营照相馆才有。

  父亲白天拍照,到了夜晚,我家里就一片漆黑,独留一盏小小的红色灯泡开着, 桌子放上几个盘子几个碗,里面盛着显影液、定影液,父亲就在这些盘子里冲洗胶卷和照片。

  看着父亲用一把小小的镊子夹着空白相纸,在水中就这么挥舞几下,相纸上便渐渐地浮现出图案,一点点地从人的腿部显现到脸部,当时的我就觉得摄影是极具神秘色彩的魔法。

  然而,父亲玩了两年后,把相机送给了亲戚。我非常生气,觉得他应该留给我。虽然这件事后来过去了,但摄影的种子已经埋下。

  15岁那年,我央求母亲给我买一套“美能达X300s单反”相机,那套相机当年售价3500元,在1984年算是一笔巨款。

  母亲瞒着父亲,用家里的钱给我买了,父亲一直不知道这件事,因为他对我的爱好不太关心九游体育官网。

  17岁时,我的摄影作品开始在《襄樊日报》《襄樊晚报》和《襄樊广播电视报》上发表。也就在这个时候,我认识了我们当地著名摄影记者李洁军,他当年还是襄樊晚报的摄影记者,我把他当作自己的偶像。

  我考入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摄影专业后,还经常向李洁军请教,当时他已经在广州媒体《粤港信息报》做摄影部主任,成为国内著名摄影记者九游体育官网,他建议我关注新闻摄影——尽管我的专业更侧重于艺术摄影。

  毕业后,我去了广州,想去做一名摄影记者,但因为刚毕业缺乏工作经验,没能如愿。

  那时候正值纸媒的黄金时代,《新周刊》又是当年中国最牛的杂志之一,于是我有机会跟全国非常优秀的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约稿,像雍和、李洁军、肖全、吴家林、王景春、陆元敏、李楠、柴继军、刘占坤、许培武等摄影师,也跟国外通讯社的记者以及国外著名的摄影师约图片故事。

  从2000年4月到 2001年9月期间,《新周刊》刊登的图片基本上都是我经手的。

  当时《新周刊》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很有意思,每一期专题确定后,了解大纲就可以自由创作,很像国外通讯社记者的工作模式,要去捕捉时代的脉搏和火花,然后把照片发到杂志上。

  这得感谢当年在《南方周末》、后来在《南方都市报》做视觉总监的王景春,他推荐我到南都的国际体育娱乐新闻部。因为南都的影响力,我有机会并开始拍摄全世界的明星人物,像稻盛和夫、贝克汉姆、李安、张艺谋等等。

  我有机会与国内外最顶尖的摄影师合作,视野大大开阔,而且我还有大量时间观看路透社、法新社的照片,学习他们的拍摄手法。

  对名人来说,他们最不缺的就是肖像,很多顶尖摄影师为他们拍过照片,您怎样去挖掘并展现他们独特的一面?

  著名肖像摄影师约瑟夫·卡什说:“我深知每个人内心深处都隐藏着一个秘密,作为摄影师,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地去揭示这一秘密。”

  拍摄之前,我会做很多功课,比如人物的性格、人生经历,了解他身处的社会环境等等。

  同时我也会上网研究采访对象以前被拍过的优秀照片,认真分析,然后思考如何突破前人的作品——是在光线上、氛围上还是在情感表现力上有所创新?

  2009年5月13日,在广州一次商业活动中,诺贝尔奖获得者、经济学家克鲁格曼发表了演讲,言语如出鞘之剑,锋利无比。

  克鲁格曼素以刚强的性格闻名。我的镜头穿过人潮人海,聚焦到他的脸上。两米的距离,克鲁格曼猛地转身,那股力量威慑四方,我不敢迟疑九游体育官网,拍下他如刀锋般锐利的眼神。

  史蒂芬肖尔说:“作为摄影家,我所要拍摄的是表象,但事物的表象是各种深层力量的迹象。”

  当我把照片交给克鲁格曼时,他说自己从未见过这么好的照片,很多摄影师拍过他,但没有一张能像我拍的这么好。

  “从陕西走出来的张艺谋,脸上带着黄土高坡的沟壑。他总是沉默不语,隐忍的背后尽显人生坎坷的大起大落。我采用缄默的灰色影调,意图和他电影里常常出现的大红大绿产生鲜明碰撞。”——姬东

  我经常和其他媒体的摄影记者一起拍摄名人,很多人因为发稿的需要,拍几张就走了,但每一场发布会或活动,甚至是专访,我都会留到最后。

  如果要说我超过了某些摄影师,那是因为我的决心和信念更加坚定——我怀着极大的渴望想拍到一张超越前人的好照片。

  我内心有一股强大的、永不放弃的“愿力”,所以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就像在打仗一样,完全进入了一种忘我的状态。别人可能把摄影当成工作,我则把它当作生命的一部分,全力以赴。

  2016年,姬东为中国著名当代艺术家邓箭今拍摄的肖像登上了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巨型屏幕。

  稻盛和夫被誉为全球最著名的经济管理大师之一,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知名度,是我最崇敬、最喜欢的人。因此,那张照片我也特别珍爱。

  2003年贝克汉姆第一次来中国,活动现场来了几百家媒体,我因为离贝克汉姆太近,被他的安保人员一把推出去2米远,当时人都懵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场,特别是那些被广泛认可和追捧的名人,他们在公众面前形成了近乎神一般的存在。我认为自己成功捕捉到了这一点。

  当时刘德华参加电影《无间道.终极无间》新闻发布会。在专访环节,他的表情给人一种琢磨不透的感觉,正好符合《无间道》中的那种氛围。

  拍摄时,我使用了机顶闪光灯,在触发的瞬间,不知是谁相机上的闪光灯被我引闪了,从刘德华的侧面打过来一道光,在他脸上形成了伦勃朗光的效果,这道光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当时王石深陷股权之争,特别是在与宝能的百亿之争期间,他的状态如同斗士一般。

  我拍了一张他眼睛充满狼性的照片。这张照片发布后,被很多媒体转载,传播得很广。

  2008年4月,经历了10年战乱,统治尼泊尔240年的沙阿王朝气数将尽,尼泊尔即将告别君主走向共和。尼泊尔的普拉昌达从反对党领袖当选为国家总理,使尼泊尔瞬间成为全球焦点。

  2008年6月初,我和一名文字记者直接飞往加德满都,计划采访国王和总理。

  2008年6月12日,尼泊尔末代国王贾南德拉下台成为平民,民众欢呼。(姬东  摄 )

  那次拍摄不仅难度非常大,从约访到拍摄,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而且因为时局动荡,危机四伏,差点回不来,每天都过得提心吊胆。

  一开始,约普拉昌达接受采访困难重重,因为中方在尼泊尔的联系渠道尚未建立,大使馆也无法帮助我们联系到他。

  第二天他真的帮我们约到了刚上台执政的尼共(毛主义)的高层领导,我们在酒店见了面,随后迅速展开了一系列采访。

  第三天,他又帮我们约到了尼共(毛主义)人民副司令,我们直接去了军营进行拍摄。

  我们后来才知道,这个“路人”是尼泊尔的一名自由评论员,在当地,自由评论员社会地位很高。

  2008年,刚上台的尼泊尔总理普拉昌达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姬东  摄)

  不过约访总理普拉昌达的过程有点曲折,从第一次联系到最终拍摄,花了20多天才成功。

  2008年6月11日,尼泊尔王宫内的墙壁上悬挂着国王贾南德拉的画像九游体育官网。( 姬东 摄)

  2008年6月11日,国王贾南德拉双手合十出席新闻发布会,会议结束后,贾南德拉离开王宫成为平民。( 姬东 摄)

  退位的国王和新任总理普拉昌达是两个完全的对立面,街头爆炸和抛砖头的以及罢工时有发生。

  约访国王特使时,对方特意安排在晚上11点,走了一个小时的夜路,约在一个偏远的小酒吧里,点着蜡烛跟我们谈话。

  我们住的酒店,房门上有一个硬币大小的圆形钥匙孔,我好几次看到外面有一只眼睛在窥视我们,根本不知道危险何时会降临。

  我们当时只带了6000元人民币,计划在尼泊尔待六天,结果因为联系上了新任总理普拉昌达,不得不延长行程。

  在尼泊尔的近一个月时间,我们有时会和后方失联,报社也担心我们的安全,摄影部主任潘劲松说,他一度以为我们可能出事了。

  在接受《南方都市报》的独家采访时,总理普拉昌达办公室门前有一队卫兵荷枪实弹。(姬东  摄)

  最终,我们在《南方都市报》连续刊发了20多篇报道,轰动了世界,因为这是我们独家的报道,当时没有人能联系到普拉昌达。

  这次采访虽然充满危险,但也极有成就感,时隔十六年,记忆依旧清晰,往事历历在目。

  2011年,我应壹基金的邀请去四川西昌的一个非常贫困的彝族村庄拍摄送温暖活动。

  我发现那里的留守儿童在严冬竟然穿着拖鞋。这种景象与我当时的日常工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我平时拍摄的都是光鲜靓丽的世界级名人,而在边远的山区,看到这些孩子的贫困和艰难,我感到非常震撼、非常难过,我觉得有必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的生活,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从那以后,我开始拍摄留守儿童,持续了八年,拍摄了大约80个案例,并在浙江宁波和广东的美术馆举办了几次展览,为他们发声。也正是通过这些展览,我逐渐进入到公益这一领域。

  我最喜欢近些年拍摄的“家和万事兴”系列。这也是一个公益项目,拍摄地点在湖北的一个农村。

  这是一个由绿十字基金会负责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这个基金会的宗旨是在农村新建房舍、按照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对农村进行改造,打造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美丽村庄。

  我决定拍摄一组“全家人”在新房前的合影,因为这些房子都是新盖的,而且风格独特,况且,家庭又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这组照片非常有意义。

  新房前摆放着八仙桌或饭桌,桌上摆满了茶具和其他物品,整个画面非常温馨,每拍一个家庭我都能感受到温暖。

  2008年汶川地震后,姬东拍摄的《烛光下的婚礼》成为《时代周报》创刊号封面主图。据媒体报道,那一期30万份创刊号被一扫而空。

  同时,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师,不管是纪实还是纯艺术,我认为音乐、美术、和文学的养分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领域的知识和体验能够丰富感官,激发创造力。只有全面涉足这些领域,触觉神经和各种感觉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作品将会更加富有深度和浓度。

  如果我们仅仅局限于拍摄技巧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修养,最终将难以达到更高的境界。

  高度的提升不仅仅依赖于技术,更在于综合修养和融会贯通。比如当你看到一个画面,脑海中浮现出曾经听过的音乐,这种感觉就能够帮助你走得更远。

  我已经练习了12年的瑜伽,瑜伽不仅锻炼了我的身体,也提升了我对细微感觉的感知能力。这种直觉和感受力对某些细节的捕捉非常有帮助。

  当我们对音乐、美术、文学等领域的感受力提升后,对细节的敏感度也会增强,而细节往往是构成温暖和情感的关键元素。

  我认为摄影师要吸引眼球,充分利用小红书、视频号等有流量的媒介,努力把优秀的作品传播出去。

  在当今的传播场域,无论是短视频还是图片,内容都可以互相转换,图片也可以做成视频,关键是要把新的媒介用好。

  我对摄影的热爱由来已久,从四岁开始至今,50多年的时光里,我从未有一天离开过它。

  摄影不仅是我职业的一部分,更是我的生活方式,我希望接触各种题材,用心去拍摄每一张照片。

  自从2011年开始接触公益题材,至今已有13年的时间,我一直坚持拍摄这一领域。

  我希望我的影像能够有所突破,超越别人已经拍摄过的同类作品,虽然很难,因为有些题材具有很高的门槛,但我相信,通过调动内心的慈悲和爱,我可以走得更深、更远。